黃河是中國第二大河,流經青海、四川、甘肅、寧夏、內蒙古、陜西、山西、河南和山東 9個省區(qū),于山東省墾利縣注入渤海。黃河流域是中國文明的主要發(fā)源地。由于上中游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,它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。下游自孟津以下因“善淤”,形成地上河;筑堤后則“善決,善徙”。經統(tǒng)計,在1949年以前的2000多年來平均三年兩次決口(統(tǒng)計資料有缺略,實約每年一次),不堵就形成改道。黃河決口泛濫常北侵海河水系,南入淮河流域,造成河流在黃淮海大平原上遷徙。針對它的特性,自古興水利就注意水沙并用:用水有供水、灌溉、通航,用沙有渾水淤灌和放淤等;除水害,在上中游要防止水土流失,在下游要防止洪水為災。黃河的興利除害,在歷史上幾乎占中國水利事業(yè)的一半,尤以下游防洪用力最多。黃河水利史可分四期,四期的共性是上、中游興農田水利,下游泛濫多災,用堤防修堵加以治理。